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发表于FT中文网《碳之道》专栏
 
       今年以来,国际液化天然气(LNG)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定价机制。2月,在华尔街投行和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之间,成交了全球首单以现金结算的液化天然气场外掉期合约。

随着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的迅猛发展,其定价机制也在走向成熟。根据国际能源署和投行的数据,未来2至4年,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产量将增加30%至50%。与此同时,这个市场传统的、基于长期合同的定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亚洲,液化天然气的现货市场增长迅速,这将有助于形成价格指数,让更多更成熟的金融工具在市场中发挥作用。投行、交易商等专业金融机构开始纷纷进入这个领域。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液化天然气现货市场发展最快。普氏公司于2009年2月推出了这个市场中基于现货交易价格的“日韩标杆”,即JKM。上述第一笔现金结算的液化天然气掉期合约,正是基于JKM这个标杆。

据专家统计,日、韩两国的液化天然气现货交易现已达到每周平均5到6笔。

在中国,随着液化天然气管网大面积投入使用,完全有可能出现相对活跃的现货市场。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0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936万吨,比2009年提高69%,预计今年进口量将达到1200万吨。中国能源专家估计,按照中国的液化天然气使用计划,2020年国内生产能力将达到2400亿立方米。而在进口天然气方面,发改委预计,到2020年,中国要进口350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万吨/年。

中国正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规划和实施一系列沿海液化天然气项目。这些项目将最终构成一个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输送管网。

就在上个月,中石化在澳大利亚签署了20年期、每年采购43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协议。为此,中石化以15亿美元, 收购了澳大利亚APLNG公司15%的股份。

也是上个月,印度尼西亚寻求与中国协商,上调对中国的供气价格。近几年中,中国已同意把液化天然气的采购价从2002年的每单位(百万BTU)2.4美元上调至3.8美元。随着全球油价上涨,印尼此次再度要求提价。

中国大宗商品场内期货交易的规模在全球已名列前茅,但场外掉期交易在中国还是空白。在国外一些交易所,如洲际交易所,其场内原油期货的日交易量超过100万手(每手合约是1000桶原油),而原油场外掉期的交易量,是场内数字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增长,对于中国的石油企业、分销商和最终用户,乃至中国的金融机构,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一旦出现了透明、权威、公正的液化天然气指数,金融机构和天然气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就可以产生现金结算的液化天然气掉期交易,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价格风险。

大宗商品掉期交易的推出,将填补中国在岸金融体系的一个空白。但这需要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具有前瞻意识和开放的心态。毕竟,只有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国外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参与到以人民币定价的、基于中国市场现货标杆/指数的掉期交易,中国在这个市场的“定价权”才有可能开始得到确立。

对于国内的投行、银行、期货公司和交易所,为客户提供掉期的设计、交易、经纪、风险控制、结算等多层次的服务,可以使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竞争做大,同时使已经做大的金融机构有机会做强。

最终,还要推出场内天然气期货产品,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和发现价格的综合体系。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话题:



0

推荐

黄杰夫

黄杰夫

27篇文章 12年前更新

现任美国洲际交易所集团(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母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在美国有17年跨国并购和期货市场的经验,领域包括交易所、期货公司等。曾为中国证监会撰写期货市场发展的报告。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