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周,我在北京出席了最新一期《CDP中国报告》的发布会。总部设在伦敦的“碳信息披露(CDP)”国际组织,每年向全球最大的数千家上市公司发放问卷,邀请它们主动披露碳排放情况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并根据问卷反馈撰写研究报告。2007年,CDP进入中国,将中国流通市值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纳入问卷调研范围。

CDP鼓励企业建立碳核算体系并对外界披露。这一点我是很赞成的。外国人有句话: You can't manage what you don't measure,意思是未曾量化的东西是无法管理的。碳就是这样一个东西。现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高呼节能减碳,但如何减?效果怎样?这都要用数据来说明。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只有依据可靠的数据,管理者才能辨别什么减碳措施是最经济、最富有成效的。有效的碳信息无疑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的减碳效率。

另一方面,从碳交易的角度看,数据也是必须的。买卖双方都要很清楚自家的碳排放情况,否则买方不知道要买多少量,卖方也不知道能拿出多少富余的减排量。所以我认为,CDP的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企业若想真心诚意发展低碳,首先要摸清自己碳排放的家底。

根据《CDP中国报告》,中国企业实施碳核算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对外披露的信息就更少了。今年,在被调查的1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3家回答了问卷;在这13家公司中,只有寥寥几家能披露量化的排放数据。由此看来,中国企业还真要好好下点功夫,摸清碳排放量和排放结构(比如,哪些业务环节或工艺流程排放的碳最多),为日后的减碳工作乃至碳交易做好准备。

不过,CDP也 承认,可能有些企业有数据,但不愿意对外披露。这里面既有商业因素,也有政治考量。前者和商业机密有关,后者则与国际气候谈判挂起钩来。细想一下,这两个理由都不太充分。

从商业的角度看,企业提高透明度,尤其是有关社会责任的透明度,是大势所趋。如果一家企业一方面大谈低碳,另一方面却绝口不提碳排放的数字,则难以取信于人;再者,现在已经有一些知名品牌采购商将碳排放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一个考虑因素,因此企业披露碳信息更有利于得到采购商的青睐。

在国际方面,企业的碳排放信息并不会给中国参与气候谈判造成障碍,甚至可能还有积极影响。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生产的很多产品最终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些消费者及其所在国政府理应对生产企业在中国的碳排放承担部分责任。但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中,这并未反映在产品价格中。因而披露碳排放信息,可以成为国际气候谈判中对中国有利的一个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更是值得提倡,大可不必缩手缩脚。

实际上,近期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包括在五省八市推动低碳试点,都已将碳排放数据统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预计这一要求很快就会落实到企业。如果将来中国碳交易试点在这些省、市展开,当地有可能参与试点的排放企业更应该尽早做碳排放“摸底”。

本文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话题:



0

推荐

黄杰夫

黄杰夫

27篇文章 12年前更新

现任美国洲际交易所集团(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母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在美国有17年跨国并购和期货市场的经验,领域包括交易所、期货公司等。曾为中国证监会撰写期货市场发展的报告。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文章